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犹记落花怜芳草 欲寄相思千点泪

  • 冬虫夏草
楼主回复
  • 阅读:2551
  • 回复:4
  • 发表于:2014/6/4 16:01:08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犹记落花怜芳草   欲寄相思千点泪

——品读苏轼《江城子》

文/冬虫夏草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江城子》

      在北宋词人中,我最崇拜的要算是苏轼了。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以及思想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苏东坡。

       东坡也浪漫,他高兴时可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东坡也潇洒,他感慨时可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东坡也悠闲,他兴起时可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东坡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伤,也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的愁情,也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气,也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爱国心。但他还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智慧,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情怀,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重情重义,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和掌门人,他的诗、文、词都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在书法和文人画方面也是公认的艺术大家,在养生领域也有很多贡献。更重要的是苏轼的思想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坦率真诚,随缘自适,是一位儒、释、道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思想家,一位通达古今的学者,一位博学众艺的全才。
       苏轼与徐州有着深深的渊源,宋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元年(1077-1078)苏轼知徐州。其间,不仅留下了200余篇佳作,更是以其高尚的人格熏染着他那个时期的徐州民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徐州人。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州调知湖州任。或许是徐州纯朴豪放的民风与他颇为投缘的缘故吧!望着从十里八村赶来送别的徐州父老,他泪如泉涌,情真意切地为徐州作了最后一首词《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一句“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把苏轼对徐州的无限怀念与依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此时此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的情景,下片写想象别后的境况。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为一天涯流落之人。他徐州仅在任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开徐州的时间。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已离开徐州,我将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开徐州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哀而不伤。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开徐州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离愁别恨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之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陌生的湖州。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开徐州,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怎不令词人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读者的心头,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我原以为只有红豆才能寄相思之情,而今才发现红豆虽生南国,却寄不到相思的情怀。真诚的词人不再把相思泪抛洒于红豆身上,而是转移到了水上。这就是一种创新了,不步人后尘而别开生面。若要问有情人情有多深?思有多沉?我只能告诉你:真情地久天长,思情延绵无绝!
  
  • 吴越忍者
  • 发表于:2014/6/4 16:10:44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多乎哉不多也
  
  • 微若流年
  • 发表于:2014/6/9 12:25:56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喜欢古琴曲吗?
  
  • 晚秋
  • 发表于:2014/6/9 14:26:33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忧国忧民的一代大文豪。
  
  • 冬虫夏草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9 16:22:58
  • 来自:安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