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独抱浓愁无好梦 酒意诗情谁与共

  • 冬虫夏草
楼主回复
  • 阅读:2270
  • 回复:8
  • 发表于:2014/5/21 10:11:5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独抱浓愁无好梦    酒意诗情谁与共
  ——品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冬虫夏草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我今生注定要与诗书为伴,与笔墨为友。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学,学的也是中文专业,犹其爱读唐诗宋词。特别是李清照的词,我是读了还想读,品了还想品,总觉得词中暗藏有无限诗意,如置身万壑千山之中,你能辨得清是哪座山高哪座山低吗?你能说得清是哪棵树高哪棵树低吗?今日重读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尽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词人是位才女,当然更为多情。正如柳永词所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啊。
  首二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估计宋代贵族妇女喜欢在室内焚香。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字便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不难感受到她的内心深处似有千万个愁结。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丈夫已经离家家外出,是自己一个人独守空闺啊。真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便纵有千种风情,又能对谁诉说?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多么令人销魂的话语。《阳关》,即《阳关曲》,古人离别时最爱唱的歌。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不知不觉中搏动着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真是情到多时情已痴。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上,整日里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读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温庭筠的词《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我猜想李清照当日倚楼凝望,恐怕也如这位少妇一般。离人去时是从江上乘船而去,她想他回来也定然会乘船二来的,故她只是细细辨认过往来的帆船。“千帆”喻其在江楼所见船之多,所数船之多,所认船之细,所盼人之切,所望人之久。“皆不是”饱含着失望与哀怨。七字之中,跌宕转折,曲尽情意,渗透了希望喜悦与忧伤的感情。结尾二句,实处写景,虚处传神,景与情合,生动贴切,将思妇缠绵、凄清怅望之情和盘托出。恰如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评:“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是亦谪仙才也。吾安得不服古人?”李词在此与温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之意味。
  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当然会又添一段新愁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李清照词“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以“瘦”形容,以“念”深化,以“痴”烘托,逐步写出她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
  
  • 半瓢宁生
  • 发表于:2014/5/21 10:15:19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万水千山
  • 发表于:2014/5/21 10:20:36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般能喜欢古诗词的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有一个嗜好,那就是来一曲古典琵琶或是古筝,感觉回到与世无争的前尘往世,楼主可有如此逍遥自在?
  
  • 冬虫夏草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5/21 10:22:52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作茧自缚
  • 发表于:2014/5/21 10:25:43
  • 来自:安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笔真的不错。
  • 三毛
  • 发表于:2014/5/21 10:30:35
  • 来自:安徽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要穿越的节奏么
  • 罪人
  • 发表于:2014/5/21 10:43:01
  • 来自:安徽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只恨自己年少时书读的少
  • 冬虫夏草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5/21 11:04:10
  • 来自:安徽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素白的文字,却是浓厚的爱恋。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常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悄然离开这个凡俗的世界,又会怎样?也许,就像随风飘散的尘土,忽隐忽现……曾经,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宛若这五月天,一季花开,一席温存。也许回忆里有一种涩楚,还有一种酸甜,但弹指一挥,便已逝过往。
  
  时光总是这样匆忙,试图去挽留,但还是无济于事,执笔,且行且惜,且惜且悟。或许在这寂静的夜,一些情,如罂粟,妖娆千年的蛊;一些梦,如刺青,挥不去,抹不掉。
  累了,合上书本,走到窗前,看着远处闪烁的亮光,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韵一盏清茶余香绵长,将心绪恣情延展……
  • 晴天
  • 发表于:2014/5/21 14:19:20
  • 来自:安徽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闲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