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融入长三角|研修日记:一路采撷一路芬芳

  • 你不爱我、但我爱你
楼主回复
  • 阅读:45793
  • 回复:0
  • 发表于:2024/11/29 13:32:44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日期:20241128日,天气:晴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今日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正适合学习进修,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又如约完成了一天的跟岗学习,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我们先聆听了初一(5)班栗兴琴老师的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6.1 直线 射线
线段》新授课,栗老师先带学生复习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再通过灯光秀案例、双行车道分界线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指出图中哪些图形可以看作直线,射线,线段。因为本课时的内容在小学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所以栗老师提问的方式直白,明确,直奔主题,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在整个设计环节,栗老师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图的过程去发现图形的特点,并能够表达出来。通过过一点有多少条直线和过两点有多少条直线的活动实践环节,让学生发现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在构图环节,栗老师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实现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规范了学生的作图细节,全程做到宽严有度,先后有序,督查有心,疏导有方。


 第三节课聆听了初三(6)班耿老师的《6.6 图形的位似》新授课。几组特殊图形案例的展示,通过迁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本节课的主题:位似图形。整个教学全程都围绕作图这个环节实现了概念、性质的获取,同时也完成了作图环节的授课。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优先做到不干扰,不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暂时无头绪的学生,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图例或其他学生的思考图例,指导他们能先实现独立完成作图的能力,不同学生不同方法的成果展示,实现了位似中心位置的多元性,作相似图形的多元性。在位似中心这个环节,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呈现了位似中心在顶点处、在图形外,图例引导中有位似中心在图形内的情况,唯独没有位似中心在边上的情况,耿老师在这个环节运用思考题过渡的方式让学生作图验证,有没有可能位似中心在边上呢?从而实现了所有情况的考察。在提炼位似图形性质时,对于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在作图和成果展示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的性质特征。但是学生在总结时仍然仅仅只提炼了对应线段平行的性质,耿老师并没有急于补充,而是在接下来的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再一次完成作图之后,再重新比照他们提炼的性质,学生发现了对应线段还有可能在一条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再和同学们一起补充、完善了对应边性质。耿老师全程都是从培养学生动手发现的角度去开展课堂教学,对于课堂上可能的突发状况,耿老师的处理方式非常灵活,教育机制能力非常扎实。

 课后我们也及时和各位老师做了课后交流,分享了彼此的不同见解。随后我们和班主任达明奕老师一起做了一些关于班级日常管理、教学常规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达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中每周会安排一次分年级教学组的备课,一次备一周的课量,确保所有的班级课时、流程、进度基本统一,所以同年级所有班级的授课进度,作业都是同步的,这样也保证了各班级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平时学校活动安排也比较丰富,比如10月份秋游、11月份运动会、12月份科技文化节等等,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劳逸结合,相得益彰。

 今天通过和一中老师的交流,包括我们看到的真实的课堂上的教学,方方面面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校训的呈现,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仰大爱,求至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朝着健康、友善、优雅、责任中成长,就像他们期待的那样:让班级像银河一样璀璨,让自己像星光一样耀眼,择高而立,向宽而行。虽然暂时在硬件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样的愿景,我们以后也会慢慢努力向他们靠拢。(图文:胡江节曹婷娟 王淑婷 徐情 曹结炉)

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跟岗学习的旅程已悄然行至第四天,就像在幽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望见曙光穿透云层,这几日的学习积累在今日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领悟。每一次交流,每一堂观摩课,都如同一把精致的钥匙,逐步开启我教育理念与实践技能宝库的大门,让我收获满满,内心满是成长的喜悦与对未来教学的憧憬。

 昨天参与九年级教学研讨活动是此次跟岗学习的又一重要收获。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新课程备课、导学案的设计都展开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教学视野,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我今后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而在今天的第一节课我来听了李军华老师的新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而这刚好就是昨天教研成果的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与同学们互动,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四条线段成比例,确保大家都能跟上教学节奏。随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案例展开热烈讨论,李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适时给予指导。课程最后是实践环节,李老师拿出南京到连云港的地图,让同学们测量图上距离并计算实际距离。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这堂课充分展示了教研成果,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也给我带来了教学启发。

 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听了孙晓雪老师的《运动
想象》,在课堂上
孙老师先是对上一课所遗留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讲解,然后开始从图形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运动与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不仅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图形变换别样的魅力。这堂课为我今后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提供了优秀范例,令我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与二十九中的老师们交流互动,是我每天最期待的环节。他们热情地分享教学资源、班级管理心得,以及应对各种教学挑战的策略。在交流中,我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他们心中热爱的事业。他们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对教学创新的追求永无止境,这种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激励着我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回顾这一天,充实与收获是主旋律。我深知,每一次的反思与感悟都是成长的基石,每一次的交流与学习都是进步的阶梯。在未来的教学日子里,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为学生们带去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徐小龙)

浦口实验小学




 伴着温暖和昫的冬日,走在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小径上,1128日清晨,我们组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开放的态度迎接跟岗学习的第四天,一到校园,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共同讨论今天跟岗学习的内容。

 上午的第二节课,我们五人分两个组分别聆听了王维江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周丕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观摩课。课堂伊始,王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接着王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几种常见的策略,如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逆向思维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结合了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此外,王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周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环节紧凑巧妙,深入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上台动手摆一摆小圆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度,鼓励他们多说多做多思考。课后我们一同与听课老师一起参与评课,每位老师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我深受启发。通过两节高品质的观摩课,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发展。

 上午第三节课是吕桃老师讲授的《百分数的改写》和丁翔老师的《角的分类》,吕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情境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点讲解环节,吕老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小数转化为分数,一一讲解,一一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百分数改写的规则和方法;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丁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亲手操作,体验不同角的形成,使学生对角的分类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上午第四节是唐超颖老师执教的《线与角》,唐老师精准把控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巧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动手操作、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下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一同参观了学校的社团活动文化走廊。首先,我们被学生们的热情和活力所感染,无论是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的激烈对抗,还是舞蹈社团的优美舞姿,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团队的凝聚力,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也让我意识到社团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社团活动的多样性让我们感到惊叹。从科技社团的机器人竞赛,到摄影社团的美景捕捉,从轮滑社团的技巧比拼,到合唱社团的美妙旋律.......都能感受到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最后,我们也能体会到浦口实验小学是一所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

 一天的跟岗学习是充实的,让我们领略到名师课堂的风采,深受触动,收获颇丰,也体会到学校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要深耕教学,努力学习,也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才能进步不断成长。(图文:童华兵 石剑 袁学勤 孙玉娟 沈顶顶)

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迎着朝阳,我们一行5人开启了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的跟岗学习之旅。踏入校园,便感受到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校园里展示着学生的数学创意作品,从精美的几何图形剪纸到有趣的数学手抄报,都彰显出数学与艺术的巧妙融合,让我对这所学校的教学特色有了期待。

 上午有幸聆听了季春霞老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一课。季老师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她首先通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习题,强调此类题型解体模型:两数之差÷单位“1”,为新授做铺垫。接着用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导入新课。最后,季老师改变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并与例题做比较。很轻松就让学生明白了问题变了,单位“1”发生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这种方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季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管是启学环节还是研学、悟学环节,做练习时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并交流解题方法,总结规律,老师最后予以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取得教学效果非常不错,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午观摩了陆丽新老师的《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陆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田径队星期一的出勤率是多少?在理解了出勤率的含义后,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由学生们共同计算,并总结出勤率的计算方法。课堂上,老师还通过不同的情境化习题,如入学率、森林覆盖率、成活率等,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课后,授课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我们也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琅琊路小学的老师们给出了宝贵建议,他们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独是一种逻辑游戏,通过推理和计算来填充数字,能够增强孩子的数字敏感度和计算能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观摩了6年级组的数独闯关益智活动。在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缜密思考,不断验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和耐心。

 通过今天的跟岗学习,我收获颇丰。在教学方法上,深刻体会到情境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课堂组织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需要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教师的有效引导。同时,也意识到在自己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任龙娟)

来源:望江教育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