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人文望江:传奇杨公庙

  • 呈彩
楼主回复
  • 阅读:11562
  • 回复:0
  • 发表于:2023/4/26 8:43:13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人文望江:传奇杨公庙

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当今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了发挥古雷池文化优势,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作者深入挖掘望江民俗和民间信仰中所蕴含的“爱国、为民、和合、向善、忠义、孝道、清廉、诚信”等文化价值内核,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营造向上向善的传统文化价值新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汇聚正能量。



杨公庙,坐落今吉水街道清泉村境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距今有663年悠久历史,后人为纪念满门忠烈杨家将、忠勇报国的杨五郎而建。杨五郎是谁?对于80、90后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感,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评书《杨家将》《岳飞传》在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广为流传、轰动一时,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五郎乃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的第五子,名杨春,字延德,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因战功显赫,又被太宗加封为殿前司马、宣威大将军。史载,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继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到了五台山,杨继业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得道高深,见杨继业以天下为己任,颇为感动,不忍杨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道破天机,便劝杨继业解甲归田。老令公叹道:“继业并非贪功好战之人,只因辽兵屡犯边疆,不单我大宋子民,就是辽国百姓也是深受其害。继业唯有以战止战,逼迫辽国退兵,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若宋辽两国平息干戈,友好往来,我定当解甲归隐,不问功名利禄。”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杨继业以为会有一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杨继业也不勉强,遂率七子下山出征。




杨家军作为主力先锋,所向披靡,辽兵节节败退。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作战勇猛,辽兵屡次攻打北宋都为其所败,杨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辽国上将萧天佐、萧天佑、韩延寿、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其对手。于是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帝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杨继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颇为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继业的力谏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带杨家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出发前往,六郎、七郎则留在宋帝处保驾。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辽国天庆王耶律尚要宋朝割地称臣,杨延平要辽国撤军,并一一数落辽国历来入侵之事,天庆王恼羞成怒,下令动手扣留宋帝。杨家军奋力抗敌,杨延平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延定因为救兄心切,被辽兵砍去马脚、掀翻战场,被辽军的乱马蹂踏至死;三郎延安逃跑到芦苇不到一里时,被芦苇草内的长钩套索把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随即被辽兵杀害;四郎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俘,六郎延昭护宋帝逃回。据史料载,七郎延嗣后被奸臣潘仁美害死,老令公被俘绝食而亡(也有说撞碑而死,李陵碑)。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五郎想到五台山拜佛时,智聪禅师曾留给自己一个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难则开,于是从怀中掏出盒子,只见里面装着剃刀一把,度牒一纸。五郎会其意,卸下战甲、头盔,藏于地下,用剃刀剃光头发,轻身走往五台山。追兵见一和尚下山没有在意,五郎幸存活命。五郎到了五台山后,智聪禅师与他大谈佛经,并说“七子去六子回”并不是说六个儿子回来,而是第六子回来,所以只有六郎安全逃回。杨家有功于社稷,但杀戮太重,所以遭受此劫,劝五郎潜心修佛,减轻罪孽。五郎痛恨奸臣当道的朝廷,不愿再回朝为官,毅然决然落发为僧,取法号大徳(后人尊称大德禅师)。大德师一心向佛,在修行佛法的同时,传授五台山和尚们武艺,教他们杨家棍、杨家刀,还有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并把杨家棍法结合佛法自创了一套新的棍法,名为五郎八卦棍。从此,五郎八卦棍广为流传,在以杨家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中,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杨五郎这般武艺,战无不胜、屡建奇功。


杨家将的故事千古流传、世代讴歌,现如今在山西繁峙县代堡村和代县鹿蹄涧村,有2处埋葬杨家将后裔墓葬群,埋葬有4000多杨家将的后人,为全国目前最大的基葬群。杨家将的故事为何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彰显出的一种家国情怀:祖传三代、精忠报国、满门忠烈、何其悲壮,这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砥砺奋进,中华民族才能够在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话扯远了,还是让我言归正传。今吉水街道清泉村吼子岭,环境幽梵、四季翠绿、溪水汨汨、浸润山林,杨公庙就在此风水宝地。据当地老者讲述,这里早先种有薄荷、急性子等中草药,庙里最早只有杨公殿,供奉杨五郎坐像站像,另有清凉解毒的中草药免费提供,当地百姓有求必应、疗效显见、奉为神药。那么,杨公庙后来又怎么建有佛殿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元朝末年,群雄逐鹿、争霸天下、动荡不安, 各路人马相互吞并, 最后只剩朱元璋和陈友谅两股力量势均力敌。相传,朱元璋有一次在鄱阳湖战败退守望江,其中一部在吼子岭的杨公庙安营扎寨。入驻此幽僻之地的将士立即寻找水源,终在庙西北角低洼处找到泉流,水源不断、清沥甘甜,但有饮者,顿感心脾通畅、精神大振, 特别是筋疲力尽、伤痛病倦的将士饮用甘甜泉水、服用杨公神药,得以休养生息、迅速恢复体力。不久,朱部率将士奔赴鄱阳湖,与陈友谅再战大获全胜,朱元璋从此赢得天下,登基开国皇帝、开创大明王朝。此后, 古泉井也被当地人奉为神井,现取名为明古泉井,因1368年明朝开国年号为洪武元年,故又称洪武古井。朱元璋年轻时穷途潦倒,在凤阳龙兴寺出家为僧,其登基后许多地方纷纷恢复寺院,望江也不例外,据《清乾隆望江县志》和1995版《望江县志》载,望江寺庙大都为明清时期所建。在当地乡绅牵头下,杨公庙增建佛殿、迎请佛像登位,开展佛教活动。历经朝代变迁、不断扩建,至民国年间已成为占地数十亩、殿堂齐全的规模寺庙而声名远播。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开始后,由于极左的路线影响,庙宇无人管理,原庙上下两重大殿的木梁木柱被白蚁毁坏,庙宇岌岌可危。家住陈岭的信徒陈奎文老人不忍杨公像遭红卫兵破坏,冒着极大风险将杨公像暗藏于自家阁楼之上,每日焚香叩拜, 古老的铁钟太沉搬不动, 只能就地埋入杨公庙地下。然世间多变、人心叵测、历经坎坷,最终杨公像却因左派好事者告密而被红卫兵搜出焚烧,残败的杨公庙殿堂也在破四旧中荡然无存,甚为遗憾, 所幸铁钟因埋于地下而的躲过一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政通人和,在当地陈氏热心人士牵头下,1996年杨公庙恢复重建,传奇明古井也得到修复和保护,现如今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晨钟暮鼓、山谷回荡,周边青翠繁茂、流水涓涓、古井清清、人间仙境。2022年大旱之年全县无数塘堰井水干枯见底,而此井却泉水不断,每天向大众免费供应甘甜泉水,惠泽百姓、造福一方、传为佳话。


卯兔年春夏之交,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作者应邀来到杨公庙,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一幅由望江史界泰斗檀钟、汤铭老师合撰、汤永结老师书写的楹联:
杨家将忠君保国百战沙场英烈满门功盖世,
洪武泉源远流长四民沾濡清凉一滴体生香。





(特色殿堂、传承历史)


(杨公坐像和站像)


(杨公庙历史古钟)


(2013年重请的铁钟)






(幽雅的环境、庄严的殿堂)


(六百年古井、美丽的传说)



(当地恢复建庙牵头人陈氏后裔动情讲述杨公庙的来历)


望江史界泰斗檀钟(中)、汤永结老师(左一)在古井旁




面对山青青、水碧碧的传奇古庙,世居翠岭山脉汤家畈的汤永结老师有感而发,赋联一幅:

大雷岸乃兵家地能攻能守,

杨公庙真法师界亦妙亦玄。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县档案馆、华阳镇党委、华阳侨务工作站、吉水街道党工委和清泉村以及知情老者提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吴小平,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供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级主任科员,组编《安庆佛教志*望江篇》和《望江县宗教志》,统战系统工作30余年,任民宗局秘书、工会主席、统战部一科(民族宗教)科长和党支部宣传统战委员,兼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通讯员、省市统战民宗系统信息员、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会员、安庆市佛教禅宗文化研究会会员、望江县法学会理事,获国家宗教局颁发银质奖章和安徽省统战理论实践创新奖。涉及统战工作主要作品有:全景展现漳湖回民村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纪实《交流交融凝心聚力 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五个认同 望江县彰显红色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同心美丽乡村融合推进的望江实践》《宗教政策法规在基层贯彻执行中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宗教领域乱象之依法治理》《勇助大军打过江》分别见刊于中安在线、省部《安徽统战》、市委《安庆工作》、国家局《中国宗教》、省法学会《安徽法学》、省佛教协会《安徽佛教》;涉及红色历史、人文历史主要作品有:《血沃丰碑:追忆望江第一个党组织书记孙敬纯》《血色残阳:1939望江杨湾惨案始末》《1949:向守志将军在望江檀树塘》《1964: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在望江》《血洒宜城:追忆望江笫一个中共党员鲁宏图》《1985:赵朴初为青林寺题字的前前后后》《风雨同舟同心同行:追寻望江籍红色牧师刘平庚》《人文望江之一:河北怪才檀觉天传奇》《人文望江之二:武昌湖流域汪公的传说》《人文望江之三:吉水古镇的前世今生》《人文望江之四:抗日英雄桂传鹏》《人文望江之五:余团庙的红色记忆》《人文望江之六:74年前,这里的故事不寻常》。



来源|吴小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