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人文望江|余团庙的红色记忆

  • 渣中王?
楼主回复
  • 阅读:7808
  • 回复:0
  • 发表于:2023/2/23 8:44:31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望江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在风雷激荡、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有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被中共望江党组织作为办公、驻地、召开会议所用,有宗教人士为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召,尽其所能为共产党提供帮助,留下了丰厚的红色印记。这些红色记忆是望江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的鲜活本土素材,蕴藏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独特精神密码。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者与大家跨越时空,一同追寻望江宗教的红色记忆,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合编的《红色安庆》出版发行。书中《星火燎原》章节记叙了土地革命时期安庆各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望江在此期间党组织的情况简介列在其中,提及孙敬纯、潘品凡、夏进普三个人名和尚花棚、徐家井头两个地名,可惜记载过于简要。鉴于望江第一个党组织书记孙敬纯作者已经追踪成文《血沃丰碑》,这次通过走访和查阅史料,主要挖掘孙敬纯牺牲后,望江党组织在徐家井头秘密开展活动情况,力求还原中共望江特区委从建立到被破坏的经过……


1、孙敬纯牺牲后,上级党组织筹建中共望江特区委。


(由收藏爱好者捐赠的望江笫一个党组织尚花棚历史照片)


1930年8月30日,国民党望江县长马吉悦得知孙敬纯等在大石岭(今太湖大石乡)一带活动,即令林剑镕带兵追捕。孙敬纯等人奋起反击,终因双方力量悬殊,数小时后孙敬纯被捕,其余人脱险。9月7日,孙敬纯在望江县城大北门外英勇就义,时年25岁。孙敬纯的牺牲,是土地革命前期望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重大损失,望江党组织至此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党员遭逮捕,一部分党员隐蔽起来,一部分党员转移到江南,加入“安庆旅赣六邑同乡会”,藉此掩护党的活动、积蓄革命力量。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从此走向低潮,望江笼罩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直至4年后的1934年,随着望江特区委在茶安徐家井头(今太慈九龙村)的建立,望江农民运动才又蓬勃兴起。

据《中共安庆地方党史上卷》载:1932年4月,赣北特委领导下的太宿望中心县委在宿松长河口三角墩成立,同时设立太湖、宿松、望江3个特区,以三县接壤的泊湖地区为活动区域,杨学源任中心县委书记。望江设立特区,书记为杨衡洲。9月,鄂豫皖苏区笫四次反“围剿”失利,为保存革命力量,10月初,红四方面军主力由英山向黄麻地区转移。12月,蕲(春)、宿(松)、太(湖)工委遭到敌人“围剿”,由山区转移到湖区活动,与太宿望中心县委合并,望江特区委即取消。

1933年秋后,蒋介石以百万大军向我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共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作出“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的战略方针和积极发展红军的决议,尤其以浮梁、乐平、鄱阳、湖口、彭泽、九江、都昌、休宁、祁门、婺源、秋浦(贵池)、东流、宿松、望江、太湖等县为扩大红军地区,并准备秋收斗争。根据形势发展需要,1934年6月上旬,中共赣北特委决定成立彭泽、东流、鄱阳、都昌、湖口、秋浦、望江七县中心县委,直接领导赣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兆吉沟,有赣北小井冈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东北部,大浩山山脉西南向,枫树岭东侧山垄,与安徽省东至县毗邻,是中共赣皖七县中心县委旧址所在地。





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由于望江水旱频繁,许多贫苦农民到江南山区务工求生,受到江南红色革命的熏陶,不少人参加了红军,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太宿望边区农民暴动虽被国民党镇压,但幸存下来的一部分同志,隐匿起来或去了江南秘密寻找党的组织。彼时,刚刚成立的中共彭泽中心县委一方面充分发挥从江南返乡的望江籍共产党员的骨干作用,一方面与1930年以来隐蔽起来、人还在江南的望江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从中选派20多人到彭泽中心县委所在地兆吉沟开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深造。此举为皖赣边区党组织向望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共望江特区委在紧锣密鼓中应运而生。


2.以余团庙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九龙村,今太慈镇东南部老茶安乡境内,由原东风村、井泉村两村合并而成,与望江县华阳、雷池两地接壤,济广高速穿村而过,目前全村35个村民组、5003人。从前,这里是山林茂密、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1934年6月底,中共望江特区委在井泉村徐家井头正式建立,隶属中共彭泽中心县委领导。特区委负责人由潘品凡、夏进普担任。特区委下设外交国民经济计划部(部长徐松华)、交通部(部长柯玉松)、游击队(队长朱培贤)、工会(主任徐最乐)等机构。随着党员的不断发展和活动地区的扩大,特区委将全县划分为5个活动区域:第一区辖雷港、华阳一带,李秀松负责;第二区辖茶安、太慈、沈冲一带,徐国华负责;第三区辖凉泉、长岭一带,徐发林负责;第四区辖泉塘、鸦滩一带,徐翰平负责;第五区辖高士、赛口一带,陈子勇负责。这5个活动区域又以一、二、三区为重点。

 

(由收藏爱好者捐赠的历史照片)





望江特区委从筹备到成立,机关和联络点设在徐家井头的余团庙。为什么设在此处呢?据当地老者讲述,主要由以下原因,应该是最佳选择:一是余团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系当地民间为纪念屈原大夫,由乡坤徐举先、徐以谟牵头所建,清道光癸巳年(公元1833),又重修并扩建,庙除塑有屈原大夫站像外,又增加了王爷和观音像。二是庙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地处井头低洼处,四周丛林密布,树木参天,只有一条下陡坡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的确是最为隐蔽的场所。三是民众民间信仰,百姓在此燃香、点烛、祈福活动人员聚集,也是人之常情、司空见惯,不易引发外界注意。四是当时徐家井头只有30多户、180人口,又都为一个姓氏的宗亲,乡里乡亲、民风淳朴、思想单纯,便于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那么,特区委成立后又开展了哪些革命活动呢?



(徐家井头82岁高龄徐根珠动情讲述当年父辈的故事)

(徐家井头90高龄原城建局退休干部徐希庭忆当年父辈峥嵘岁月)



据查阅史料和下乡寻访中当地老者讲述,特区委主要活动地区涉及华阳、茶安、太慈、沈冲、桃岭、凉泉一带。在彭泽中心县委领导下,望江特区委成立后迅速投入工作,望江的革命运动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

发展党员,动员农民参加红军为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关于积极扩大红军和准备秋收暴动的指示精神,特区委首先在农村秘密发展党员,发展党员要求以下条件:一是家庭出身好,社会关系好,个人历史好;二是忠诚、可靠、勇敢;三是能发挥带头作用,故发展对象以贫雇农为主,在三个月内发展的近200人中,90%以上为农民身份。从整体上看,他们有强烈的阶级意识,但缺少文化、理论和认识水平较低,也给个别投机分子钻了空子,留下了隐患。紧接着,特区委又开展登记参加红军的活动(老百姓称它为“上名字”)。此活动的开展,迅速扩大了党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农民报名参加红军人数不断增多,如东阁冲(今华阳陶寓村)一次就有25人上了名字,清庆村(今太慈清平村)的84户中就有86人报名入册(其中有两对夫妇)。到11月底,重点活动区上名字的人数达300余人,为苏区革命根据地输送了许多红军战士,在江南东至、彭泽浩山乡吉兆沟牺牲的红军烈士名单上都有望江人。


(彭泽县浩山红军烈士陵园)

一江两岸,建立秘密交通渡口。1934年8月,彭泽中心县委委员陈守华来望江与特区委取得联系后,召开会议,研究设立交通渡口等事宜。会上确定在雷港设一交通渡口,负责输送人员渡江和转运军用物资到东流、香隅、香口地下联络站,实现一江两岸联络站的贯通,然后由他们转往驻扎在彭泽浩山的红军,起到人员和物流的秘密通道作用,为江南的红军对敌作战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持。这年10月某日,望江特区委派倪寿玉、倪承福驾木船到安庆运回一批物资,正欲前往江南。不料香口停有国民党的船只,他们随即将货船驶进天心洲芦苇深处隐蔽。数日后,才将这批物资运到东阁冲(今华阳陶寓村)倪学民家,用柴禾伪装隐藏。由于江面上国民党封锁严密,这批物资无法送往香隅交通站。后除有一部分物资沉入水塘外,其余物资均被国民党望江政警队查抄,所用船只也被锯成两截拉到县城示众,雷港秘密交通渡口至此遭受彻底破坏。



作者一行与雷池镇人大副主席都根友(中)、雷港村副书记秦焰根(左一)在当年秘密交通渡口遗址雷港闸江外滩。





宣传发动,提高农民阶级觉悟。1934年,望江遭受严重旱灾。从4月12至7月18日,近百日滴雨未落,塘堰干涸、水田龟裂、禾苗枯死、饥民流浪、饿殍遍野,穷苦百姓食草根、树皮、观音土维持生命。据当时统计数字,全县耕地27.327万亩,有82.3%的耕地受灾,全县总人口23.89万人,灾民达73.6%。大批灾民自发进城乞食,且与日俱增。7月31日有500灾民入城,8月1日灾民逾千人,2日增至2000人左右。他们连日呼吁国民党政府当局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当局却置之不理,愤怒的灾民便将小北门一家食品商店哄抢一空、抢走藏粮大户张财喜家粮食数十担。县长王维城因不阻挠、不追究“暴民”而被革职。其实,王维城是个开明和同情心的文化人县令,这一年他组织翻印清嘉庆年间望江知县师范汇编的《雷音集》(石印)。王亲为作序,并筹建机构,极力主张编修民国时期《望江县志》,因革职未果,成半拉子工程,十分遗憾。8月3日,又有数千灾民涌向县城,但各城门紧闭,国民党军警竟在城头架起机枪,并向城下抛撒石灰,驱赶灾民。灾民见状、义愤填膺,声称要将城门烧毁。据史料记载:“时新任县长洪鼎已上城,城上保安一闻此语,立即开枪,致灾民3死1伤。灾民无奈、饮恨遂散。”11月5日,特区委在徐家井头余团庙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潘品凡主持,彭泽中心县委也派员参加。会议决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百姓中迅速开展诉穷苦、挖穷根、鼓情绪、聚力量活动,乘势组织农民武装,攻打县城、夺敌武装、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尔后转移到江南与红军汇合。

叛徒出卖,十月暴动功亏一篑。11月25日,特区委在余团庙召开紧急会议,彭泽中心县委派了一个姓陈、一个姓陶的委员参加。会上经商讨、综合各方意见后,决定宜早不宜迟,暴动时间定在11月28日(农历十月廿二)夜间,行动方案如下:暴动人员分成三路,李秀松负责雷港方面的人员攻打东门;徐国华负责茶安、太慈方面的人员攻打小北门;徐法林负责凉泉方面的人员攻打大北门。暴动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在东门外奎文塔上设置信号,用红布裹着手电闪亮三下,以之与城内作内应的国民党常备二分队联络,然后由二分队打开东门,迎接攻东门人员入城,再接应攻北门人员。同时江边准备好船只,以便攻城胜利后,乘船去江南正式加入红军。这次行动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参加,各路人员分头准备好土枪、土铳和刀矛等武器,保证在28日天黑之后潜伏到城外。会后,各区分头准备。


(民国时期望江县城内街道)

    (民国时期县城外宝塔河景观)


28日黄昏,各路暴动队用芦苇、麻杆等包藏着武器,按预定时间全部埋伏到指定地点。夜间,宝塔上信号发出数遍,城内毫无反应。特区委领导察觉情况有变,即令各路暴动队迅速撒离。后来得知,原来是雷港方面在传达贯彻特区委会议精神时,时任雷港金家墩的中共党员金玉堂(小名金狗伢)叛变,将全部情况向国民党雷港联保主任倪正欧密告,倪旋即飞马进城向县府告密,攻城计划就这样泄漏了。县长洪鼎即令驻城自卫团一、二分队相互换防,并解除了二分队士兵的武装,分队长被免职。同时,加强了护城守备。由于叛徒出卖,致使此次十月(农历)暴动功亏一篑,令人扼腕叹息。

暴动夭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加紧白色恐怖。第二天夜里,县长洪鼎率领常备队50余人,到雷港、茶安等地残酷进行清剿。在雷港逮捕了李秀松、徐红秀、檀九保、童报林等11人,经酷刑拷打后,李秀松、徐红秀、檀九保、童报林于12月5日在县城大北门外英勇就义。1935年2月农历春节前夕,反动政府趁人们过年团聚之机,由肃反专员何梦明和县长洪鼎带兵挨家挨户进行大搜捕。潘品凡、夏进普等党员骨干先后被捕,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倪精益摇身一变成为敌匪特中心组长,负责对中共党员及家属威逼利诱进行策反,一部分意志不坚定党员脱党自首,一部分党员隐蔽到潜山、江南等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至此,隶属中共彭泽中心县委的望江特区委员会遭到彻底破坏,中共在望江境内的活动全部中止,直到1949年3月望江解放后,党组织才全面恢复。



(民政部1988年授予李秀松、徐红秀等4人革命烈士称号)



3.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百年古庙今安在

1949年望江解放后,古庙被政府征用创办教育为民服务,先后办过井泉村扫盲班、井泉小学,当地贫困农家子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成为新中国一代有文化有知识的建设者。然世事难料也无常,余团庙后来也经历了一场劫难,许多珍贵文物、古墓古塔毁于一旦。

1966年秋,文革开始不久井泉小学即停办。1967年在“破四旧”浪潮冲击下,百年古庙被人为拆除、神像被毁坏,但庙基仍空置着,直到2006年底,当地信众牵头在原址恢复重建。这座清乾隆县志上就有记载、见证着望江一段红色历史的古庙,终于得以新颜面世人。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对余团庙、尚花棚、林家庵、马不要、沙堰沟五个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遗址进行考察论证,列入望江县革命遗址保护名录。







(虎年岁末,左起陈志强、汤永结老师、陈学如站长、本文作者、九龙村民徐根珠、徐辉老师、严祖保、井泉村老书记徐旺桃在余团庙)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望江县档案馆、太慈镇党委政府、九龙村两委,雷池镇党委政府、雷港村两委,彭泽县浩山乡党委政府、华阳镇侨务工作站以及当地老者提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吴小平,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供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级主任科员,组编《安庆佛教志*望江篇》和《望江县宗教志》,统战系统工作30余年,任民宗局秘书、工会主席、统战部一科(民族宗教)科长和党支部宣传统战委员,兼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通讯员、省市统战民宗系统信息员、安庆市佛教禅宗文化研究会会员、望江县法学会理事,获国家宗教局颁发银质奖章和安徽省统战理论实践创新奖。涉及民宗工作主要作品有:全景展现漳湖回民村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纪实《交流交融凝心聚力 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五个认同 望江县彰显红色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同心美丽乡村融合推进的望江实践》《宗教政策法规在基层贯彻执行中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宗教领域乱象之依法治理》《勇助大军打过江》分别见刊于中安在线、省部《安徽统战》、市委《安庆工作》、国家局《中国宗教》、省法学会《安徽法学》、省佛教协会《安徽佛教》;涉及红色历史、人文历史主要作品有:《血沃丰碑:追忆望江第一个党组织书记孙敬纯》《血色残阳:1939望江杨湾惨案始末》《1949:向守志将军在望江檀树塘》《1964: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在望江》《血洒宜城:追忆望江笫一个中共党员鲁宏图》《1985:赵朴初为青林寺题字的前前后后》《风雨同舟同心同行:追寻望江籍红色牧师刘平庚》《人文望江之一:河北怪才檀觉天传奇》《人文望江之二:武昌湖流域汪公的传说》《人文望江之三:吉水古镇的前世今生》《人文望江之四:抗日英雄桂传鹏》。


| 来源:吴小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