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注入人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的“村大学员”们

  • 客服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14214
  • 回复:0
  • 发表于:2022/8/15 10:48:0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关键是人才。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技术和管理型“乡村大学生”,安庆市“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于2012年启动,着力破解“选人难、留人难”问题,让本土人才扎根家乡、服务家乡


  安庆市自2013年招收第一届“村大学员”以来,10年共培养了2718名乡村大学生。这些“村大学员”,大多数仍然扎根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农技人员、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村两委干部,一大批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从这里走出,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骨干力量,为安庆各县(市)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黄时满:弃高薪回乡村 带领群众致富


  2014年,在广东打拼多年并小有成就的黄时满,在家乡的号召下,回到望江县赛口镇金堤村担任村干。此后,当地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都能看到他踏实苦干的身影。



  金堤村养殖基地,黄时满(右二)向参观者介绍水蛭养殖情况。 (黄时满提供)


  金堤村位于赛口镇中心,长期以来,这里青年外流,村干部年龄偏大、带富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黄时满任职初期,面对村里各项复杂工作,深感相关知识储备的不足。2018年,他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希望通过再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


  “我们班的同学大多都是村干部,大家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乡村发展。”谈起自己学习的经历,黄时满津津乐道,“我选择的是农业管理专业,其中包括农林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让我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村水蛭养殖基地里,一口口长方形水池整齐排列,水下一条条“软黄金”缓慢蠕动,这是黄时满带动村民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如今,这个年产量2吨,年收入近4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的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样板。


  一开始,水蛭的销售是收购商上门收购,一公斤水蛭的售价为1300元左右,常常遇到收购商压低价格的情况。黄时满在学校接触电商课程后,将学习成果带回到村里。他积极拓展水蛭销售渠道,打通电商通道,成功将水蛭卖到了一公斤2500元左右,价格翻了一番。“如今,我们依托基地在周边发展更多的水蛭养殖户,形成以点带面的养殖模式,让更多人致富增收。”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黄时满说,任职之初,要经常面对村民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了与村民“感同身受”,黄时满流转了村里的180亩土地,试种起了水稻。农忙时节,总能看到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待在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解决遇到的困难。渐渐地,他也从一个农业‘小白’成为了土专家。


  “百姓无小事。”黄时满说,“农业生产很辛苦,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体会我们农民的不易,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群众解决好每一件小事的信念。”


  程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8月6日,在桐城市龙腾街道新桥村生猪养殖基地内,一头头小猪在欢快地吃食。近年来,生猪养殖已发展成为该村支柱性产业,目前,基地每年能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3万余头,不仅稳定了当地猪肉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一切,43岁的基地负责人程斌功不可没。程斌是土生土长的新桥村人,高中毕业后,便前往上海打工。2000年,他怀揣着一颗赤子反哺之心,返乡当起了“养猪倌”,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带头人。2010年,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他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刚到村里任职时,工作上有些不适应,也缺乏主动思考。”程斌说,“一些老村干经常跟我谈心,提醒我年轻人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本领。”


  2013年,他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开始系统地学习农业管理相关知识。“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开拓眼界,掌握要领。记得一次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到六安市金寨县参观当地食用菌产业,他们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的特色农业发展令大家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程斌说。


  很快,程斌将课堂学到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当时当地生猪养殖市场还未完善,养殖户们饲料喂养也毫无章法,这导致同批次生猪大小参差不齐,给销售造成较大困扰。对此,程斌购进饲料加工设备,为养殖户们统一加工饲料,统一提供二元种猪、三元仔猪,统一按照防疫计划派技术员上门服务。同时,他还多方联系屠宰厂,签订购销合同,提高了0.2至0.3元每公斤的售价,让农户得到了更多实惠。


  除了生猪养殖,如今,新桥村大棚蔬菜、水稻制种等产业也展现勃勃生机。“我刚到村里时,村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每年连支付村干的工资都成了问题。”程斌感叹说,十多年过去了,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了5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


  肖瑶:扎根基层 用脚步丈量青春


  2019年,90后姑娘肖瑶回到家乡杨湾镇丰大村,在村中担任扶贫信息员。


“我自己本身挺喜欢农村的,毕业后想着回家能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肖瑶说,到村里任职后,因自己会熟练使用电脑,就自然承担起村里的宣传、材料整理等工作。


  丰大村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当时是全县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肖瑶虽然勤学习、肯吃苦,但是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加上她专科学的是英语专业,对农村工作业务不熟悉,初到村委会还是有点无所适从。


  为了尽快掌握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2020年,肖瑶专升本时果断选择了“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报考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肖瑶说。


  这两年学到的知识,使肖瑶干起本职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了。她不仅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扶贫工作者”、“优秀扶贫信息员”等荣誉称号,还被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她的影响下,丰大村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到村里,参与家乡建设。今年村“两委”换届后,丰大村8个村干部中有4个90后,成为该村创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明年就要毕业了,她希望抓紧最后一年的学习时光,尽可能多学一点专业知识,将来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她说这几年丰大村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宽敞平整的环村路如玉带串起家家户户,一排排别致的农家小屋安静地坐落青山绿水掩映之中,新建的休闲广场中央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非常美丽;光伏、稻虾连作、大棚蔬菜、草莓基地等各项产业也齐头并进,发展得有声有色。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万余元。她说希望和其他村干一起,把家乡建设的更好,自己现在幸福感满满。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我感觉我能帮助更多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是幸福。我也青春无悔!”肖瑶说。


来源:安庆新闻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