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不要喊妈!”浙江霸气妈妈发出最后通牒!这张纸条喊出太多心声,不能忍了

  • 热门资讯
楼主回复
  • 阅读:1026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4/8 10:13:25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每个晚上,多少家有学生的家庭在上演鸡飞狗跳武打剧?从心梗到脑溢血、骨折……简直是花式上新闻头条。

尤其是一声“妈妈”,牙牙学语的时候,孩子的一声“妈妈”简直是天籁之音,但到了辅导作业的时候,一声声“妈妈”,就像是一句句紧箍咒,不禁让人血压飙升,一个头两个大。

给娃辅导作业,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不能不要一有事情,就狂喊“妈妈”?金华一位妈妈别出心裁想出一招,贴出纸条,几个排比句下来,简直霸气外露。


没有培养好习惯,一有问题就喊“妈妈”

这张纸条,最初是邻居串门时看见的,晒在朋友圈后,不少好友留言:太有才了。

“她平时就是比较用心的一个妈妈,自己事业有成,这次估计也是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晒出字条的程女士调侃,现在陪娃写作业都快成社会问题了,“一晒到朋友圈之后,很多妈妈都有共鸣,来给我留言。”

在程女士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帖纸条的当事人——吕女士,她的儿子涛涛今年上小学五年级。

对于孩子,职场妈妈可能感受都差不多,总觉得自己给孩子的陪伴时间太少。

吕女士家里是办厂的,平时厂里事情多,工作也忙。小时候涛涛就在厂里放养,做了什么“坏事”,或者出现什么不好的习惯,妈妈不太懂得,或者也没有时间研究沟通教育的方法,最常做的,就是不停重复、啰嗦,让涛涛这个不要干,那个不要干。

听起来,是不是和很多家庭都很像?嘴巴说得太多,但实际行为约束太少。时间久了,吕女士觉得,儿子对于她的碎碎念,基本是做到了左耳进右耳出。到了上小学,因为之前没有养成好习惯,问题也陆续出现。

比如涛涛经常丢三落四,上学时忘记带红领巾,放学后忘记带回作业……小学一二年级,觉得孩子小,自己工作也实在忙,对于老师的提醒,吕女士听了之后,也没怎么当回事。到了高年级,她才意识到,这或许并不是小问题。

“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哪怕字数稍微多一点,他题目没看完,就说自己不会做。”

在妈妈看来,涛涛思维能力并不差,人也聪明,比如《三字经》很快就会背了,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会玩空竹,还喜欢研究天文望远镜,但越到高年级,随着知识难度加大,他对学习没有了耐心。


边摸索边学习,帖纸条是为了能时时提醒

相处12年,儿子涛涛在成长,吕女士妈妈的角色也在不断学习摸索,尤其学校的老师,经常会跟她沟通交流。

“很幸运我们遇到了好老师,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遇到了问题,想着跟家长一起解决,也教给了我很多教育的方法。”吕女士说,涛涛原来的班主任姓金,经常提醒她,不要事事都帮涛涛解决,而是要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她会教我一些具体做法,不是空谈,很细致,比如知道涛涛行为习惯不太好,也知道我们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是天天监督我们,家庭作业完成后,要私聊给她。”

金老师盯得紧,也让家长吕女士感受到了老师的上心,“这种对家长的监督其实是好事,连他们都这么关心孩子,那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行动起来。”

这次给儿子帖小纸条,其实也是受老师的影响,希望督促孩子,能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吕女士说,纸条她一共打印了三张,两张贴在门上,一张贴在书桌上,涛涛一抬头就能看见。“已经贴了一个星期了,效果还不错。”吕女士说,儿子喊“妈”的频率,明显降低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

家长有这种意识值得鼓励,类似情况还可以这样做

听说妈妈给儿子帖纸条,办公室一位家有俩娃的爸爸感叹:孩子动不动就喊爸妈,其实只有短短几年,“等以后你想他们喊你,可能他们都不愿意了。”同事觉得,作为父母,要珍惜被孩子依赖,被他们喊叫的时光。

但在专家看来,喊“妈妈”背后,可能暗藏着一些问题——他们遇到问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会想着独立处理和解决。

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说,吕女士在帮助儿子走出困境,有这种意识,会付诸实践,是值得鼓励的。而在日常工作中,像涛涛这样的孩子,苏衡碰到不少。孩子为什么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什么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向家长求助?

“心理学上有句话,在十八岁成人之前,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

所有孩子的行为,都是和父母相关的。”

苏衡说,这里的“父母”指的是教育参与者,也包括带娃的长辈。孩子之所以不独立,碰到困难就求助父母,其实是不想吃苦的表现,“喊老妈是最便捷的方法。”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吃苦,失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苏衡看来,是因为他没有吃苦的动力。“因为他吃喝玩乐什么都有了。”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苏衡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一,尽量降低对孩子的物质满足

“孩子物质的满足,很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苏衡举例,假如家长无意间跟孩子提到,以后会给他们买房买车,“那孩子还要努力干什么?”

作为家长,苏衡建议,要跟孩子灌输,凡是要靠自己。“家里的钱,都是爸妈辛勤劳动所得,跟你没有关系,将来你想过这样的日子,就要靠自己。” 而且家长不应该停留在光讲道理上,而是可以采取切实行动,“吃喝用度,让孩子自己来争取,慢慢降低他们的物质满足。”

苏衡同意一个观点:超出基本需求的物质满足,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阻碍。“能吃饱穿暖就行,多余的爱对孩子独立性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

第二,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

“父母不要怕丢面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群里被老师点个名,没关系。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比如孩子作业没完成,家长不要因为怕丢脸帮他们去做,而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你作业可以不做,第二天就要挨训挨骂,丢人的是自己。”

苏衡说,父母应该扮演的是“军师”“后勤”角色,“可以帮孩子,也可以不帮,冲锋陷阱的还应该是孩子自己。让他们吃苦,也有利于他们人生经历的积累。”

但有一类孩子,苏衡建议要特殊关注——本身学习兴趣和能力比较弱的孩子。

人的学习能力,包括了逻辑、推理、思维、记忆、想象等多方面,有些孩子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一旦碰到挫折容易气馁。“不要过度关注这类孩子的学习,尤其不要强逼着他们学习。这类孩子,可能别的能力还可以,比如人际交往能力。你看很多企业家事业成功,但学历不一定很高。”

因为工作关系,苏衡平时也经常给一些父母讲课,他一直强调,爱孩子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爱孩子是希望他们快乐?不是的,快乐不是父母能给的,是孩子自己争取到的。你越想让他快乐,他反而可能越不快乐。”

来源:网络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