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漳湖旧事∣粮站卖稻记

  • 城事小编:雷哥
楼主回复
  • 阅读:13309
  • 回复:2
  • 发表于:2018/8/12 9:44:4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多收了三五担


漳湖旧事系列之十三

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安德烈?纪德《人间食粮》

我吃饭时有一个被人认为“不太卫生”的习惯,就是当饭粒不小心掉到餐桌上时,会用筷子夹起来吃掉。有一次在大酒店赴宴,席间,一块牛肉从我筷子中掉落,我下意识地从桌上重新夹起时,也夹来了若干异样的目光。邻座一位朋友直接说,那不卫生,换一块吧。我说,我的身体没那么矫情,餐桌也未必不比后厨干净,霍英东就经常把掉在桌上的饭菜夹起吃掉,怎么没人说他不卫生,反倒赞美他呢,难道成功者的节约是美德,平凡人的节约是小气?但是,我与霍先生也是有共同点的——他是苦力出身,我是贫农出身,都是挨过饿的人。

 

说起来,我这种“不太卫生”的习惯,是受了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我爷爷,自我记事起,就发现他时常用手从桌上捡食掉落的饭粒,由于晚年时的手脚不那么灵便,他经常掉饭,却又很难用筷子夹起。另一个是我父亲,小时候我一直觉得他不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手,家里的粮食产量总是比别人家的低,对于一个七口之家来说,有时候难免吃不饱。特别是在包产到户之前,漳湖又经常受涝,依靠父母的工分分到家的稻谷总是难以应付全家的口腹之需,因而粮食就显得特别金贵。 



狗日的粮食

包产到户之后,虽说家里的粮食与从前相比有了几倍的增长,但是,自己种出来的这些粮食并非都属于自己。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头两年,有一句用石灰水刷到墙上的宣传标语,曾经无所不在:“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所谓交足国家的,就是缴纳“皇粮国税”,农民称之为交公粮,属于农业“税”的范畴;所谓留够集体的,是指“三提五统”,即三项村提留、五项乡统筹,属于“费”的范畴,比如教育附加费、乡村道路建设费之类。总之,农民缴了农业税之后,对于学校运转、道路建设、灌溉排涝什么的,还得再付费。这些税费名目繁多,大多数是通过缴纳粮食来充抵。最后自己剩下的粮食,虽然足够吃饱肚子,但要想拿出余粮来按市价卖钱却得下一番工夫,把粮食产量提高才行。

 


▲传统的扬谷方式

记忆中,我家的粮食产量似乎总比别人家的低,而吃饭的人口总比别人家的多。小时候去田里干活,要从一大片水田里找出我家的水田,是件轻松的事情——在绿得发黑的禾苗中,那一块绿得发黄的水田便是。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就这么勤勤恳恳地用那绿得发黄的水田,养育着发黄的我们。

 

营养不良的水田生产出来的稻谷,最大的特点就是秕谷偏多。那时候,我们家乡普遍都种两季水稻,早稻产量较低,每亩顶多打七八百斤;晚稻产量较高,每亩可打一千斤上下。我家的水稻亩产量,通常要低于本生产队的平均数约一百斤。而且谷偏多的稻子拉到粮站去交公粮,往往要多一些麻烦。尽管在交公粮之前,农民事先会在稻场(晒谷场)上扬谷,让风吹掉草屑和秕谷,并经过充分晾晒,但是到了粮站,像我家这种类型的稻谷往往会被质检员要求再通过手摇的扬谷风车吹一遍。 



▲粮站的扬谷机(风车)

日星粮站坐落在幸福河畔靠规模村的一侧。小时候我曾多次跟着父亲去粮站交公粮。稻谷堆放在板车上,他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还没到粮站,就远远可见一条板车的车龙延伸过来,在交公粮的高峰期,这样的队伍可长达两里地。粮站的质检员童会计是我父亲的老相识,一九七七年发大水时,我家搬到幸福河黑闸对面的红磡,搭了一座窝棚,与同样搬迁到此的粮库相邻,就这样父亲与童会计认识了,并有了一些交情。但是童会计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在质检时,对父亲并不会给予特殊照顾。他手持一根钢钎,往蛇皮袋一捅,从中带出一把稻谷,拣出几颗用牙齿咬一咬,再把稻谷从一只手扬到另一只手,然后对合格的稻谷开条过磅,对不合格的稻谷则作出不同处理意见:“去站内水泥稻场再晒一晒”,或者“用风扇再扬一遍”。对于父亲来说,再晒一晒、再扬一遍,是常有的事情。

 


▲稻谷被验收后,还得自己扛进仓库

交公粮的任务,都记在粮折上,扣抵税费之后的部分,粮站会按政府制定的超低价付费,这部分任务属于强制性收购。对于人口多的农户来说,一年要跑粮站好多趟,才能完成缴交任务。每年完成任务后,父亲往往是两种情绪并存——如释重负和一筹莫展。没有较多的余粮可按市价出售,日后生产与生活所需的开支很快就会捉襟见肘。父亲的忧愁,在我爷爷去世的那年尤其明显。爷爷去世后,父亲因为办丧事欠了一屁股债,家里生活变得更为艰难。不过,也正是这一年,父亲决定豁出去:加大对稻田追肥的力度,既然已经欠了一身债,那就干脆再多欠一点——向信用社贷款多买一些化肥。


实践证明,并不是父亲种庄稼不在行,而是因为穷,很难有足够的化肥投入。这一年,父亲的追肥量上去了,粮食的产量也有了可观的增长,总产量比往年要高出好几担。父亲很高兴,与乡亲们拉家常时谈到产量,也显得硬气了。他盘算着,这多收的粮食可以转化为施肥成本,来年的产量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到了第二年春天,等候父亲的,却是一场灾难——我大哥不幸身患重病,差点丢了命。欠了一屁股债的父亲,又要举债了。穷人借钱总是比一般人困难,父亲鼓起勇气,对所能够想起的熟人都开了口,仍然凑不齐我大哥的救命钱。无助的父亲愁白了头,他不得不决定,把家中所有的余粮全部卖掉,到时再向别人借口粮度日,因为借粮要比借钱容易一些。

 

那天早上去粮站卖稻,父亲分明有些体力不支。因为连续在医院熬了几夜,他的脸色格为憔悴。肩负板车的背带,每拉两三百米,他都要停住歇口气。我和二哥跟在后面,看到拉车的父亲后背弯得几乎与车把平齐,心里很难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使尽全身气力在后面推车。令人欣慰而感动的是,粮站的童会计这次一改从前公事公办的态度,对父亲的稻谷只做了象征性的检验,便快速批条放行。

 

父亲通过出售任务之外的粮食,拿到了他有生以来最多的一笔收入。但这笔收入很快就不属于他了。从粮站回来后,父亲马不停蹄地又赶回了赛口医院……

 




▲公益海报

来源:椿桦随笔

  
  • 这样就好
  • 发表于:2018/8/13 8:18:42
  • 来自:美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粒粒皆辛苦啊!吃过苦的人深有体会
来自手机版
(0)
(0)
  
  • ljhewj
  • 发表于:2018/8/13 10:06:54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深有体会,那时农村确实穷苦!每年上缴粮食时都是折磨,那时我就讨厌粮站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