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扎根雷池故里绽放黄梅芬芳

  • 客服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15439
  • 回复:2
  • 发表于:2018/7/20 8:49:13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改革开放40年来,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面对低谷不气馁,面对高潮不懈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的优美唱腔,薪火相传的非遗传承,让黄梅之花在望江这片沃土上绽放芬芳。









根植乡土,排演黄梅唱盛世。

  7月3日,由望江县文化委主办,望江县黄梅戏研究中心(县剧团)承办的黄梅戏优秀剧目展演在望江县人民剧场隆重开幕。三天的展演中,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先后演出了《闹黄府》、《杀庙》、《描药方》、《补背褡》、《剜木瓢》等折子戏和《乌金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大型古装黄梅戏。每场演出,望江县人民剧场内都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成立于1952年,现有演职人员48人,常演大小剧目60余本,并按每年新创、复排剧目2至4本递增。近年来,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创作排练演出了大型古装剧《儿女恩仇》和大型传奇剧《阿珍》及历史剧《鸳鸯壶》,还根据望江历史人物沈镐为官正道、廉洁自律为题材创作了大型清装剧《雷池清波》及黄梅戏遗产抢救工程剧目《相知吟》,为配合扶贫攻坚战,创作了扶贫题材的现代戏《卧牛村的女人们》等六台大戏和《请所长》、《和谐路上》、《菜场趣事》、《邻里之间》四台现代黄梅小戏,通过多年舞台演出和赛事活动的历练,该剧团队伍稳定,阵容整齐,新秀辈出,颇受观众喜爱。

  尤其是近年来,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该剧团把传承本土文化放在首位,坚持占领本县农村文化阵地,让全县各乡村村民每年不出村都能看到戏,坚持开展了“送戏进万村”活动以及“送戏进校园”活动。他们常年奔波于全县各乡村,服务基层,惠及民众。每年完成各类演出达500余场,让黄梅戏越来越受群众喜爱,尽到了传承者的责任,达到了民众的期待。









整合资源,面向市场谋发展。

  在40多年前的“文革”期间,由于遭受冲击,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大批人员被调离、下放,一度仅剩16人,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尘封了长达十几年的传统剧解禁,该剧团开始焕发生机,先后排演了《杨门女将》、《白蛇传》、《秦香莲》、《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等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古装剧。那时节,使整个城市乡村沸腾起来了,一天二场,一票难求,万人空巷,都涌向县人民剧场。八十年代初,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先后深入江西、江苏、湖北、华北、东北三省巡演,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市级一等奖,此时的望江县黄梅戏剧团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进入二十一纪,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众娱乐文化席卷文化市场,民族戏剧整体滑坡,戏剧观众锐减,城市演出一片萧条,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克服种种困难,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连续十多年来奔波于江浙、江西等地的城市乡村,积极开展商业演出,向市场要效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戏剧发展新路。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立:那个时候,我们也是不遗余力地“找米下锅”,开掘生存的土壤,把辐射力定位在戏剧市场有广泛发展空间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几年的摸索、闯荡,效益颇丰,年演出收益都有近百万元。

  通过主动闯市场,近20余年来,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创下了全省各级专业剧团演出场次、经济收入名列前茅的佳绩。《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了该团在市场开拓、人才培养方面专访文章。《安庆日报》以头版头条大篇幅文章报道该团《突出重围》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戏剧发展新路。

  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潮的到来,2010年,望江县黄梅戏剧团积极顺应潮流,率先进行整体改制,成立了“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重新整合资源,大刀阔斧地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在改革的道路上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薪火相传,弘扬非遗传龙腔。

  黄梅戏“龙腔”起源于望江,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由该团老艺人龙昆玉、龙甲丙父子长期在流动班社巡演于望江农村后山一带,凸显望江方言,低沉委婉,自成腔体,被老百姓普遍接受并广为流传,成为黄梅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已列为安庆市级“非遗”名录。长期以来,该团始终把传承、弘扬“龙腔”作为青年演员基础培训的必修课,使得“龙腔”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龙腔”代表作之一《描药方》就是老艺人龙甲丙口传身教的经典折子戏,改剧在1979年安庆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比赛和时隔37年后的2016年安庆稀有剧种展演中分别由两代青年演员演唱,都是荣膺榜首,名噪宜城,并获得“优秀传承奖”。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龙腔第五代传承人甘淑燕:作为一名青年演员,传承、弘扬“龙腔”是我们基础培训的必修课,我们要把龙腔演好,展现好,传承好。

  2017年“龙腔”《描药方》和《补背褡》、《剜木瓢》分别出席由省演艺总公司主办的《梨园寻根?声腔百年》专题晚会和由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授牌仪式专场演出。尔后,《描药方》又应邀亮相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博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在安庆视察工作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龙腔”《描药方》后与该剧青年演员亲切交谈,他称赞“这才是地道的黄梅戏”。由此,“龙腔”《描药方》久演不衰,一路走红,成为望江黄梅戏一张亮丽的名片。与此同时,该团在“非遗”传承中还顺利完成了国家“非遗”资助剧目《乌金记》的视频拍摄任务。他们决心更进一步,雅致复古,传承“非遗”,加大研究、挖掘、保护、传承力度,推动黄梅戏传承发展、创新提高。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龙腔第五代传承人甘淑燕:我很有信心发扬好龙腔,因为我团后起之秀层出还穷,都是非常的优秀,他们也能更好地传唱好龙腔,让“龙腔”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一部优秀感人的剧目,既是一个奋进前行脚印,又是一段开拓进取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望江黄梅戏剧团以其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顺势而为,敢闯敢拼,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接力,走上了一条黄梅戏的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立: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如今社会的日新月异,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资源,面对这样的新时代,我们戏剧人就是要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努力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来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来回馈广大戏迷的热爱。(徐罕、石腾飞)




  
  • 刺客
  • 发表于:2018/7/20 15:03:30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厉害了
微笑向暖,春暖花开
  
  • 肥波逐刘
  • 发表于:2018/7/20 21:55:46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点个赞
肥波逐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