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想起了严凤英

  • 美文小编:彩涵
楼主回复
  • 阅读:35748
  • 回复:7
  • 发表于:2018/4/8 9:04:52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望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48是严凤英的忌日。今年的48日,是严凤英50周年的忌日。

唉!她都离开这个人间半个世纪了!我也从一个由母亲抱着看她唱戏的安庆“小男伢”,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南京“老杆子”了,但我、我们是如此执著地怀念她!

这几天,我一遍一遍地循环听着她唱的《小辞店》,想到她对这个人间的“大别”,感受着她声音里透出的、对一个“扯谎的鬼”的深怨与厚爱,忽然想到很多,比如对这人间的唏嘘,对天才的怜惜,对历史的叹息,以及对黄梅戏前程的忧思……



严凤英

 

一、严凤英之死

听了严凤英唱的《小辞店》的录音,我又看了韩再芬主演的《小辞店》(传统黄梅戏《小辞店》只是《菜刀记》中的一折,但韩再芬主演的这个《小辞店》实际上就是全本《菜刀记》,改编的王冠亚先生把“小辞店”做了全本《菜刀记》的剧名),我忽然发现:仿佛这个《小辞店》昭示着严凤英的宿命。

黄梅戏所谓的“男怕访友,女怕辞店”,一般意义是说《山伯访友》和《小辞店》这两部戏难唱或最能体现演员的唱功,但是,也许黄梅戏艺人还隐隐地感知这里面包藏的一种命运的暗示,《梁祝》与《菜刀记》里的男女主角,最后无一不是走向死亡。

《菜刀记》中的店姐柳凤英是那么信赖她的蔡郞哥哥,没想到这个蔡郞哥哥蔡鸣凤是个“扯谎的鬼”(唱词:我问客人兰房可有,扯谎的鬼吔,你说道无有妻子在江湖漂流),他隐瞒了已婚的事实。可是,三年的露水夫妻,她为了蔡鸣凤,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一种紧张甚至全面对立的关系(唱词:为我的哥哥娘家路三年少走,我为哥与亲戚朋友们做下了对头,我为哥与公婆常常角口,我为哥被亲丈夫打骂不休)。当胡翠莲深深爱上蔡鸣凤,发现“我好比搭上了强盗的船失错在当初”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随着蔡鸣凤的辞店离开及到家被杀,店姐柳凤英无法自拔,最后一头撞死在蔡鸣凤的墓碑上。

严凤英也是如此。她经历了旧社会(民国时期)的苦难与被轻薄,在新社会(新中国建国初期)却得到了“七仙女”一般的荣耀和恩宠。她太爱这个新社会了,就像柳凤英爱蔡鸣凤一样,爱得无法自拔。但是柳凤英爱着的蔡鸣凤,并不是那个“未婚、有学问的、儒雅的”蔡鸣凤,严凤英爱着的新社会也并不是她原来以为的那个新社会,而是突然抛弃她、批斗她,于是,她也就以她自己的方式离开了。

 

196848日,黄梅戏历史上最天才、最苦难、最纯真的演员严凤英离开了这个她不明白的世界。

王冠亚先生在为他的妻子写的传记《严凤英》的最后一章中写道:

星期六是六号(1968年4月6日),逼审了一天。星期天是七号,这一天,她没写什么“认罪书”,她交待不出自己有什么“罪”,也揭发不出别人有什么“罪”,而是逐条地驳斥那张落井下石的大字报。

  严凤英在“文*化*大*革*命”中,她计算了一下,一共戴了十五顶帽子,最后,终于在“围攻伟*大*旗*手*江*青同志的革*命样*板戏”,“严重的现行反*革*命罪行”的莫须有的罪名下,被逼死了!

  严凤英死了,我还有什么可写的呢!一九六八年四月八日清晨,她过早地结束了青春旺盛的生命,时离三十八周岁生日还差一个月零十六天!

  我还能写什么呢?我只能告诉你,她死得很惨!她死得很美!

  她死得很惨,死还被剖肚!为什么呢?因为有人揭发,有一个披着黑巾的老太婆,送来一个“特务头子”的“密信”,命令她死的。因此要剖腹检查,当然什么也没有发现。倒是当时监督剖腹的一个负责人讲了一句自以为俏皮的话:“我没看过严凤英的戏,也没看过严凤英的电影,这一下我看到严凤英的‘原形’了!”

  她死得很美!她死后,大概是紧张的大脑皮层松弛下来,再也不恐惧,再也不忧虑,眉头的锁也打开了,额头皱纹也舒展了,心脏的血液回到脸上来,衬在那洁白的素单里,就像我们成亲的那天,她幸福的睡了过去。

  谁也不相信她是死了,谁也不希望她是死了!仍然是那么纯真,那么认真,那么天真!

  白郎宁夫人死在她爱人的怀里。而我轻轻地揭开那洁白素单,用泪水为她洗面,吻了很久、很久……

 


严凤英和王冠亚


二、向王冠亚致敬

严凤英死后,王冠亚先生用痴心和泪水,创作了传记《严凤英》、广播剧《严凤英》和电视连续剧《严凤英》。他把自己写得就像一个软弱无能的窝囊废,很不够“男人”,甚至引起了很多喜爱严凤英的受众的“鄙视”和“迁怒”,但他从不申辩。

老实说,我就曾一度对他非常鄙视,一个男人,一个丈夫,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妻子,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还东请示、西汇报,太怯懦了,你就不能爆发一下吗?后来,我知道这只是一种迁怒,而迁怒是不公道也不厚道的。

严凤英死时38岁,当时王冠亚39岁。在严凤英死后,王冠亚再也未娶,他只是用他并不出众的才华,拼着他并不强健的身体,勤勤恳恳、专心致志并怀着恐惧地做着自己想为严凤英做的事。

王冠亚先生活到了84岁。他整整45年的“余生”所做的事,不是黄梅戏,就是严凤英,其实做黄梅戏,骨子里也是为了严凤英。他做得很好,他让严凤英生前死后都闪现出一个生命绚丽的光辉,一个天才的、苦难的、纯真的生命的绚丽光辉。他让一切曾经以为他是个软弱无能的窝囊男人的人们(尤其是我自己),深深地感到惭愧!更让我对这个文弱书生的坚韧感到了一种深刻的敬佩。

我不是说严凤英死后,王冠亚没有再婚,就证明他对严凤英多么多么的爱,不是。这个不能证明。但王冠亚对严凤英的爱已经不需要证明。严凤英一生先后爱过三个男人,王小亚说她最爱的是他的生父王兆乾,因为他妈妈最恨的也是王兆乾。她最爱谁这个话题不是我想说的话题,我要说的是,在这三个男人中,最爱严凤英的一定是王冠亚。王冠亚是个武汉男人,他与我至今为止所接触过的所有武汉男人都不一样,我很主观地觉得他是文弱、深情、内敛、坚韧的人。王冠亚在传记严凤英的时候,几乎没有写他们的爱情,因为他对她的爱用不着写,对此我毫无疑问。

王冠亚对严凤英的爱有多么深,是不是“最”,这也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说的是,王冠亚的爱,在严凤英生前是卑微的,在她死后则是恐惧的。我从他的文本中,感受到他的恐惧,一种对社会(包括政治、人际关系等等)的无形的恐惧。好像他一辈子都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被轻视、被侮辱的位置上,一辈子都没有从卑微、恐惧的心理中解脱出来。

首先,他在传记严凤英的时候,始终保持“政治正确”,他站在新社会的立场描写旧社会的图景,他用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敢来否定文*革。这是政治上的恐惧。

其次,他的文本缺乏本色化的描写,前半部分还不错,写了与严凤英有关系的人与事,但在后半部分,只写了事,看不到人。这是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其三,他没有触及严凤英的心灵,连这个企图我都没有发现,他回避了严凤英的人性分析。他主要写的是事迹,而不是人物。其实,越是天才,就越是有性格,越是有性格,也就越是有人性的光辉和性格的缺陷。但他害怕他的描述有损于严凤英的光辉,所以他干脆忽略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基本没有细节,却不厌其烦地把严凤英与领导人的接触作为一种荣耀来介绍。作为一个作家,这种心灵高度是不够的。这里面,当然也就有了对严凤英的恐惧。

所有的恐惧都是因为卑微。

当然,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相对于传记要好很多。

王冠亚除了写严凤英,还写了很多黄梅戏,但我总觉得,与其说这是王冠亚的贡献,不如说这更是严凤英的成就。这样说,可能是不够公平的。但是,活着就要承受。王冠亚活着的时候,我“恨”死他了!



(时白林是黄梅戏历史上最顶尖的作曲家,这三人代表黄梅戏最高水平)


王冠亚先生逝世于2013416日,也快5周年了。他和严凤英是黄梅戏历史上最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一对夫妻。我深切地缅怀他们,我上面说了传记严凤英的一些不足,不为尊者讳,也不为死者讳,正是为了表达我对他们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和深切的怀念。

50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怀念严凤英,写文章,作诗词,今天我引用赖少其先生为追悼严凤英而填的一首词《落花曲?吊严凤英》作代表,如下:

   十年落花无数,何来锦囊?亦无埋花处。花在泪中难为土,举起招魂幡,犹有伤心处。春满江淮花起舞,燕子已归来,君在九天碧落处。

这是1978年的523日,在合肥江淮大戏院召开的为严凤英平反昭雪的大会上,由一位演员代赖少其先生念过的,念的人念哭了,听的人也听哭了,因为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包括我的怀念。

不过,就像传记要的是本色,历史要的是真相。诸如“春满江淮花起舞”之类的句子,又让我看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历史不能用一种假象来掩盖另一种假象,但这个方式,1978年的赖少其在用,现在还在用,估计将来还会用。这是需要警觉的。

 

 

三、黄梅戏的来时路

 

与黄梅戏有关的人都为黄梅戏跻身“五大剧种”而津津乐道。黄梅戏这个形成不到200年的戏曲样式,为什么能在全国300多个剧种中后来居上,成为五大剧种之一,原因当然很多,这里我们看看黄梅戏的来时路。

央视拍过一个纪录片《大戏黄梅》,其第一集《乐起石碑》中说,怀宁县石碑镇是京剧和黄梅戏两大剧种的摇篮。京剧从四大徽班进京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而黄梅戏的道路一直在乡间,走的是群众路线。

慈禧太后之于京剧,就像江青之于样板戏,几乎可以说,没有前者的“高度重视”就没有后者的“空前繁荣”。而黄梅戏历史上没有慈禧,也没有江青这样的人物相助。

中国文化有一个传统,就是媚上。皇家、官家崇尚什么,民间就崇尚什么,皇上吃过、用过、喜欢过的东西,那就一定会被老百姓追捧。比如各种各样的贡品,贡酒、贡饼、贡贡贡……,再有比如吸食***,这都是由上面传到下面、由宫庭传到民间的。人们崇尚京剧,大致是因为这个文化传统。

但黄梅戏不一样,黄梅戏的成长道路在乡间。在以怀宁县石碑镇为中心的广大区域,都把京剧称为“大戏”,把黄梅戏称为“小戏”。小老百姓喜欢黄梅小戏,不是出于媚上,而是发自内心。



丁永泉和严凤英


黄梅戏当年为什么自称“小戏”,因为她反映的小老百姓的生活,也是演给小老百姓看的,她以小老百姓为中心。小老百姓喜欢什么,她就演什么。需要什么,她就编什么。所以在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中没什么大题材、大场面,黄梅戏的行当也分工不细,也不太重程式,没有什么脸谱。

黄梅戏自称“小戏”,还有就是因为她姿态放得低。都说“黄梅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说明黄梅戏愿意学习。事实上,无论什么剧种,管你是庐剧、楚剧、青阳腔,还是别的,所有剧种,一概“拿来”,消化;无论什么曲子,山歌俚曲也好,骂人骂鸡的也好,招魂叫鬼的也行,做手艺的、要饭的,各色人等,只要唱的曲子好听、或好玩,统统吸收。适合的就留下,留下了就是黄梅戏;当然也有不适合的,淘汰就是。

小戏确有小的好处。场面小,成本就低,就有更多的观众,读中学时,我跟过一个草台班子玩了整整一个寒假,他们唱到哪里,哪里都是人山人海。而且,“船小好调头”,戏班子今天晚上在李家庄“滚稻草”,明天就去陈家祠堂喝喜酒了,比所谓的乌兰牧骑还要乌兰牧骑。

黄梅戏似乎从来不受题材的约束,无论是什么题材,只要老百姓喜欢。小老百姓喜欢的,当然俗,小老百姓的生活,当然苦,小老百姓要找乐子,免不了“淫”,所以黄梅戏就是这种本色。但三教九流、低三下四的群体,都能在黄梅戏台上看到自己的生活,并在看戏中受到照镜子式的教育。甚至有很多所谓“淫戏”,受到一些乡绅的反对,但只要“东家”愿意请,照演出不误。实际上,现在留下来的很多经典剧目,都是从所谓“淫戏”开始,慢慢优化而来的,比如《小辞店》,比如《打猪草》等等。

我老师说,京剧最初也是“淫戏”,后来一度被禁,魏长生被逐出京城就是这个原因。只有到样板戏时才“不淫”,主角英雄们“男的全没有妻子,女的全没有丈夫,唯一有点嫌疑的阿庆嫂,丈夫也出去跑单帮了”,以至于“爹不是你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机关”?前进的路上,踩不踩到这些“机关”,真的不好随便下结论。

戏曲界特别希望“领导重视”,长期以来以进京汇报演出为光荣,这是好事、坏事,或不是什么事,也不好说。


王少舫


经过改造后的黄梅小戏《打猪草》,1952年在上海公演时,受到贺绿汀、张拓等大家的称赞,从此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清新的乡野的风。黄梅戏原本就是“乡野吹来的风”。

黄梅戏的成功,首要原因是走的这条乡村路线。所以外国人把京剧叫做中国歌剧,把黄梅戏叫做中国乡村歌剧。

我不是说,黄梅戏只有乡村这一条道路可走。从逻辑上讲,“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你能坚持到底,而且不怕走弯路,总能达到目标。我只是说,黄梅戏是通过走乡村道路、走群众路线而走到“五大剧种”之列的。

但我现在想想黄梅戏的前程,我感到忧伤。因为我看不出来现在的黄梅戏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

 

四、谁能好过严凤英

 

中国戏曲,历来都是以演员为中心的。黄梅戏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演员,他们同时也是众多黄梅戏班社的领袖,名字可以举出很长的一串,但我在这里只说严凤英。严凤英在《牛郎织女》唱道:“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现在“我问黄梅众明星,谁能好过严凤英”?

我认为,严凤英是黄梅戏历史上最天才的演员,没有之一。在金字塔的顶尖上,从来不可能站着很多的群众,只能站着极少的天才。



严凤英与潘璟琍


艺术是需要天才的,而天才又不是生来就有的。我视严凤英为“天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论据。

一是她的兼收并蓄。她可以向所有的人学习,包括其它剧种的优秀演员,也包括自己的徒弟,包括师傅的教诲,也包括苏联的斯氏理论体系。前面说的黄梅戏姿态低、吃百家饭长大,同样适合严凤英这个演员。

二是她的执著。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无论是在“旧社会”还是在“新中国”,她从不改初心。京剧界有“不疯魔不成活”的话,严凤英对黄梅戏的执著,可以说达到了疯魔的程度。王冠亚先生在传记严凤英中,写到了她死后被辱尸的情况:“在这次剖腹搜查中,医生却查出她五脏严重下垂,心、肝、脾、肺、胃都不在其位!共有十几样病症!她太辛苦!太疲劳了!”王冠亚认为这是因为她热爱新中国,不怕吃苦受难,而致如此的;我看最根本的还是她对黄梅戏的执著、挚爱,及“疯魔”。

三是她的体验。她是一个随时都在体验的演员,随时,在台上体验角色,在台下体验群众,她的天才最集中地体现在这个方面。严凤英有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小辞店》本来是一曲诲淫诲盗的戏,但谁唱都没有她唱得健康。色情与爱情,淫邪与人性,其实就差那么一丁点儿,而她就能把爱情和人性唱到极致,把色情与淫邪化解到无形。听听她的原唱就知道了,听她唱的《小辞店》听不出一点点淫邪来,那么干净、单纯、淳朴、真实,那个店姐柳凤英,一丁点都不浪荡。这是为什么?因为她对柳凤英这个人物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王冠亚说她把这个店姐与她的小奶奶联系起来了,严凤英的小奶奶就是当年安庆联升客栈的“店姐”,确实,这就是体验的功夫。

现在有些人把严凤英的黄梅戏艺术称为“严派”,什么派不派的,这个说法是模仿京剧的,说这个话的人也许是出于对严凤英的尊敬,但我认为这个模仿没有意义。我弱弱地问一句:黄梅戏还有什么别的“派”吗?

有些高峰,必须天才才能攀登上去。

搜寻一下当今黄梅戏的演员,我以严凤英这样的“天才”标准来严格要求,看看能不能搜寻到人。我也来个“报花名”吧!

先说女演员。

严凤英于50年前辞世之后的10年内,没有出现过任何知名演员。与严凤英同时代的杰出演员,也无缘唱黄梅戏了,当然,也许唱了一些“红梅戏”。



白燕升和五朵金花


1980年代初期,惊喜地出现了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袁玫。这是真正的金花,个个都是“好佬”(黄梅戏历史上把杰出的演员叫做“好佬”)。只是:

袁枚早早就改行了;杨俊现在不知所终;马兰嫁给余秋雨先生之后,再不唱戏了,害得太多的黄梅戏迷“迁怒”于他,比当年人们因为严凤英的死而迁怒于王冠亚先生更甚,戏迷们因为马兰的退隐而迁怒于余秋雨先生,我觉得这也是有那么多人“黑”余秋雨先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原因;五朵金花只有吴亚玲这一朵一直在黄梅戏舞台上长开不败;不过,好在吴琼又回来了!

目前,就我个人所知,最优秀并且还在一线舞台的黄梅戏女演员有:韩再芬、吴琼、吴亚玲、郭霄珍、陈小芳、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周源源等等(好像我也应该庸俗地注明一下:排名不分先后,而且我孤陋寡闻,很多优秀的没举出来),不过,我考察的是谁具有成为像严凤英这样的天才的可能性。



韩再芬


首先是韩再芬,她的嗓音辨识度很高,一直坚持在舞台上,又作为团长,这也继承了中国戏曲以演员为中心,同时作为院、团、班、社领袖的传统,好像最有可能,也许她能帮助黄梅戏弄出一个“韩派”来。只是她仿佛在不知不觉间,也居然年过半百了,可怜黄梅戏是一个最最本色化的剧种,不像京剧用假嗓、重程式、有脸谱、好装扮,很老了还能唱,而黄梅戏在这方面局限要大得多,当注意,我祝愿她永葆青春。



吴琼


第二是吴琼,她是目前黄梅戏传统唱法中唱得最好的一个,她中途离开黄梅戏去唱歌了(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博采众长的一个途径),但她回来后,至今我还没能看到她的好作品,以她的实力,早该获个梅花奖的,我祝愿她像京剧三度梅得主裴艳玲先生那样“高龄也能摘梅来”,至少她要摘一朵梅花吧!只有如此,方对得住她的才华和脾气。



何云


第三是其她演员。马兰有点“天才”的样子,却在展翅高飞的时候看不到了,就让她在那个高度“悬”着吧,“架上累累悬瓜果”,也是一道风景。

除了上述,好像还出现了一个“新五朵金花”,人称她们是何云、程小君、吴美莲、王琴、仝婷,我希望、祝愿、并拜托:再出一个“严凤英”好不好?!



新五朵金花


再说男演员。

黄梅戏历来重女轻男,但是,没有王少舫,似乎严凤英天才的光辉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在他们没有搭档前,严凤英的光彩实在不如搭档后那么夺目。

男演员中,除了老一辈的,我只知道黄新德、蒋建国、张辉、周珊这几个人的名字。黄新德先生,我认为他可以与王少舫先生相提并论,只是,他现在也已经是71岁的人了,虽然看上去还算年轻,但毕竟已经年过古稀。真不希望他老!


黄新德



蒋建国



张辉



蒋建国和吴亚玲夫妇

蒋建国是安徽院的院长,为安徽黄梅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舞台上,没有他老婆吴亚玲勤奋;张辉是湖北院的院长,与杨俊一道从安徽过去的,说实话,我喜欢坚守着的张辉,而且,主要是张辉唱出来的韵味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就是好听。

还要说一下《盛世黄梅》。

央视戏曲搞了个栏目叫《盛世黄梅》,管它叫什么名字,只要是黄梅戏,我都喜欢看,基本上要看两遍以上。参赛的年轻演员不少,很有一些好苗子,长得好,又聪明。就怕他们“太聪明”了,因为太聪明的人不会坚持。实际上,太聪明的人干什么都干不成的。

艺术需要天才。我又想起家乡先贤陆洪非先生的话:时间只留下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

 

五、很怀念陆洪非

说到陆洪非先生,就想到了黄梅戏的编剧问题。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问题好像很严重哦!

我在想,现在的黄梅戏应该演些什么?黄梅戏的主角是谁?唱谁的故事?

传统的黄梅戏的主角似乎历来都是小人物。除了秀才赶考之类的与其它戏剧同质同构的故事之外,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中,好像就没有什么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最英雄的,也就是告状的张朝宗(《告漕》)和替人告状的吴天寿(《乌金记》),其余男主角的社会地位皆等而下之。而女主角就更是如此,讨饭女、卖饭女、众多的陈氏女。至于小戏,纺棉纱的、打豆腐的、骂街的,骂鸡的、赌博的、调情的,几乎没有风花雪月,绝大多数是下里巴人。


陆洪非


但是,为什么由陆洪非编剧、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这三部黄梅戏经典作品,其主角都不是底层劳动群众呢?我仔细想想,原来玉皇大帝的七女,也就是一个村姑的样子;牛郎织女,比凡人还可怜;《女附马》虽然有皇上、公主,但不是主角,那里面的皇上,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县太爷的派头,甚至有点像个开明绅士。

这是由黄梅戏俗、土、苦的特点所决定的。

根据这一特点,加上与时俱进的因素,我以为现在的黄梅戏还是要把底层人物做主角,像好的基层干部、致富带着人、乡村教师可以当主角,包工头、打工哥哥打工妹,甚至新村霸、医闹、一毕业就失业的农家学子、不会种地的农村文化人、不学好的农家女、无助的老人和孝或者不孝的子孙等等。在城里还有广场舞,有麻将档,有碰瓷的,有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这都可以是黄梅戏的主角,尤其是黄梅戏的小戏。

这本来就是黄梅戏的路子,但好像近年来只有东北二人转在这个路子上走得比较好。

 

我又想到,除了陆洪非这样的人,谁能写?

早期黄梅戏艺人是很厉害的,都是自己编剧,即兴编词。这样的故事很多。直到出现了陆洪非,专业黄梅戏编剧才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

据说黄梅戏有四大编剧:陆洪非、林青、王冠亚、金芝。

陆洪非(19232007),在黄梅戏研究上有卓越成就,这里只讲编剧方面。到目前为止最能体现黄梅戏成就的经典剧目是《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这三部戏,其中,《天仙配》、《女附马》是经典中的经典,而这三部戏就是陆洪非先生独立改编或与人合作编剧的。

林青是陆洪非的妻子,因为1952年看了严凤英在上海的演出而调到安徽,先当演员,后当编剧,她的代表作是黄梅戏《风尘女画家》。

王冠亚(19292013),严凤英的丈夫,先当导演,后当编剧,代表作是电视剧《严凤英》,黄梅戏代表作品是《孟姜女》。

金芝(19262008),黄梅戏代表作有《无事生非》、《刘铭传》、《徽商胡雪岩》。



(本来指望余秋雨先生为马兰写个黄梅戏的,没想到……)


我发觉这四大编剧中,前三位都与严凤英关系紧密;四大编剧只有林青健在;这四大编剧的戏曲作品都不是太多。

四大编剧都对传统黄梅戏剧目进行过整理与改编工作,但只有陆洪非体现出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在我所知的黄梅戏所有剧目中,我认为最有“戏”的是《女附马》,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有大跨度的情节跳跃,有黄梅戏历史上最成功的人物性格刻画,由一部报恩剧,经过王兆乾的修改,再经过陆洪非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设计,终于成为黄梅戏的经典中的经典。

我以为四大编剧只有陆洪非才能算是大家。像陆洪非这样的黄梅戏编剧,同严凤英这样黄梅戏演员一样,是天才的,而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很想把编剧也报个花名儿,就像报演员一样,但我真的不知道其他编剧的名字。我只知道,中国戏曲文学是史上各种文学样式中最难的一种。舞剧可以不要语言,话剧可以不要诗,歌剧可以不要冲突,但中国戏曲都非要不可。一个中国戏曲的编剧要有极其全面的文学才华,才有可能写好一部中国戏曲。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又会写人物,又会结构戏剧冲突,弄扣、弄包袱、弄悬念,又会写唱词,等等,有这么好的功夫,那他随便写点什么也比做戏曲编剧的“投入产出比”要高哇!



吴美莲


真不知道有谁还来写黄梅戏。

现在各地各种大奖赛在鼓励原创,也许蒋、张两院也是愿意出高价来买好剧本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是,那也只是“勇夫”,并不是“天才”。

我还想到其它问题,以后再说。没想到只因想起了严凤英,一扯就扯了这么远。谢谢您的阅读,并且读到这里,破费您的时间了,就此打住。

 

作者:周贤望

  
  • 薰衣草
  • 发表于:2018/4/8 12:15:06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黄梅戏演员
1234
  
  • 深情浅爱
  • 发表于:2018/4/8 19:13:56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黄梅戏大师
相见不如坏念
  
  • 刺客
  • 发表于:2018/4/9 21:59:26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
微笑向暖,春暖花开
  
  • 510
  • 发表于:2018/4/27 12:23:55
  • 来自:安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听过黄梅戏,都是艺术家
  • 相信自己!
  • 发表于:2018/4/27 14:12:31
  • 来自:安徽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代传奇。
  • 反射波
  • 发表于:2018/4/27 14:25:47
  • 来自:安徽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黄梅戏,安庆人的骄傲。
  • 就宠你
  • 发表于:2018/4/27 19:44:02
  • 来自:安徽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